氣力輸送作為散裝物料的輸送在國外應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因為其與常規機械輸運和車輛輸運相比,具有輸送效率高、設備結構簡單、維護管理方便、易于實現自動化及有利于環境保護等許多獨特的優點。所以它廣泛應用到火電、鋼鐵冶煉和水泥等行業的裝卸貯運及粉體工程的單元操作中。其次,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越發嚴格,改善工業粉塵污染的現狀將極大地推動氣力輸送行業的不斷發展。
氣力輸送從出現到廣泛應用,經歷了從稀相到密相的研究轉變,促進了氣力輸送的不斷發展。就當今國內外對粉體氣力輸送的研究而言,大多仍集中于較短距離的密相氣力輸送,主要是為了解決工廠內部或工廠間的近距離氣力輸送問題,而對于長達數十公里的遠距離氣力輸送系統,如電廠除灰的氣力輸送系統,由于技術限制,常采用多級接力或系統串聯的方式來實現。但在現場條件受限或征地困難的情況下,實現遠距離氣力輸送仍比較困難,影響粉體遠距離氣力輸送的兩個關鍵因素是能耗和穩定性。那下面氣力輸送的小編來著重談下這二個點。
1、穩定
遠距離氣力輸送表觀氣速沿管道不斷增加,氣固兩相流流型也隨之變化。當輸送氣速下降到超出密相穩態的輸送的邊界時,就會形成不穩定的沙丘流,其特點是壓力波動增強,繼續降低輸送氣速,物料將沿管線堆積直至管道堵塞。因此,研究粉體氣力輸送的穩定性,使輸送系統能夠保持穩定的狀態,對于實現遠距離氣力輸送具有重要意義。
氣力輸送
2、能耗
能耗是氣力輸送過程中的動力消耗(壓降),降低能耗可使單位輸送長度壓降減小,延長輸送距離。氣力輸送壓降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復雜多變的就是輸送物料的性質。不同種類、粒徑、水分的粉體氣力輸送規律不同,對于同一種粉體,粒度及分布、含水率是影響粉體流動性的主要因素。粒度越小,分布越寬,水分越高,其流動性越差,則氣力輸送越困難。
在遠距離氣力輸送管內固粒的運動狀態既有滾動又有懸浮,同時還發生固粒與固粒、固粒與壁面的碰撞,固粒旋轉還產生舉力,完全考慮這些問題是相當復雜的。
雙套管氣力輸送系統起初是為了解決電力行業粉煤灰遠距離輸送的堵塞問題而設計的,其輸送管道具有獨特的結構,能保證在輸送過程中管道不易堵塞,提高了粉體輸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輸送管道內設置一有開孔的小管,開孔間距與輸送物料有關。當輸料管內的粉體堆積過高時,氣流就會優先從小管內流動,并以較高氣速從下一孔處噴出,沖刷堆積粉體的背風面,減少粉體堆積的高度和長度,從而保證粉體的正常輸送。
粉體能夠輸送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它具有流動的特性,而之所以會堵塞管道是因為流動性較差而引起沉積造成的,因此粉體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對輸送穩定很重要。流態化是使固體顆粒層與通過其間的氣體或液體相接觸,從而轉變為類似于流體的狀態,達到有利于顆粒物料流動的工藝要求。
流態化倉泵就是利用流態化原理設計的一種有利于粉體遠距離輸送的供料裝置。出料口位于流化板上部中央,倉泵本體充當混合室。倉泵工作時,下部室出來的壓縮氣體經流化板使輸送粉體處于流化狀態,輸送粉體與空氣在進入輸送管道之前得到了充分混合,這樣就消除了氣固兩相流進管道的加速壓損;另外,充分混合的流化狀態,使粉體在輸送氣體中分布得比較均勻,減小了發生沉積堵塞的可能性,有利于粉體遠距離輸送。
氣力輸送系統特點:
1. 輸送物料可以散裝、操作效率高,包裝和裝卸費用低;
2. 設備簡單、占地面積小、可充分利用空間,設備的投資和維修費用小;
3. 輸送量范圍大,需要的操作人員少,可實現無人操作和自動化管理,故需要的人工費用少;
4. 輸送管能靈活布置,從而使工廠設備的配置合理化;
5. 輸送物料不受氣候和管道環境條件的限制,生產車間的布置容易;
6. 能夠避免物料受潮、污染或者混入其它雜物,可以保證物料的質量;
7. 在輸送過程中可以實現多種工藝操作;
8. 可以進行由數點集中送往一處或者由一處分散數點的遠距離操作;
推薦相關閱讀:粉體輸送系統